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文件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3-09 14:48:41  点击:[] 编辑:甘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法治建设工作报告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22年,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依法治省重点工作任务,全省系统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0年、2021年省局连续两年获得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绩效考评优秀等次;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和相关司局负责同志来甘调研期间,


对我省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坚持政治立局,全面推动市场监管各项工作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理念和“讲政治、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扛牢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是政治机关建设全面加强。牢固树立政府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思想,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精神文明、统一战线、平安建设、行政执法等责任制,全面加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牢市场监管事业正确的前进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加强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大讲堂”全员学习、专题辅导、会议交流等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武装。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各种形式努力使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自觉把二十大精神贯彻到市场监管工作各环节、全过程。

二是市场主体培育稳中有增。围绕服务构建和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若干举措和落实“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明晰市场主体培育政策指引和目标任务。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优化再造许可审批流程,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证照联办”“送照到家”等便企服务措施,“跨省通办”“省内通办”的事项达到41项;大力推行市场主体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手机办照和个体工商户“秒批”,市场主体准入更加便利快捷。牵头组织实施“五转”工程,建立全省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联席会议机制,扎实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9.88万户、“个转企”6138户、“企转规”101户、“规转股”4户、“股转市”3户,市场主体不断实现由“量”到“质”转型提升。2022年全省新设市场主体27.67万户,累计达到217.06万户,同比增长6.78%,增速位列西北五省第二位。

三是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质量(杭州)大会重要贺信精神,及时将省质量发展领导小组调整更名为省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27个增加到33个,进一步加强了全省质量提升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开展全国“质量月”“惠百城助万企”活动,积极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行动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全省已有18个市、县建成“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全省412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积极推进“陇字号”品牌创建和评价认证工作,持续优化完善我省地方标准体系,2022年共征集地方标准立项建议194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15项。“甘肃省地理标志产品(食品)标准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持续推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全省新增129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累计达到1261项。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助力经济发展,全省有效认证证书达18643张、检验检测机构1286家。开展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55家,责令整改101家。

四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工作机制,全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到23家,优势企业达到112家,兰州市、民乐县、民勤县、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审查周期大幅缩短,商标注册、专利授权增量不断提升,全年发明专利授权2472件,同比增长9.72%;全省商标有效注册量累计18.5万件,同比增长17.7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件。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工作,静宁苹果、通渭苦荞麦、兰州百合、秦安蜜桃、秦安苹果5个产品的15家企业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全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到120家。协同完成“甘味GANWEI及图”商标注册工作;“陇字号”图形商标已获得核准注册;完成“兰州牛肉拉面”商标权转让和“兰州牛肉面”商标注册申请。“甘味”“兰州百合”“酒泉商标品牌指导站”3项品牌建设成果入选国家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靖远枸杞、靖远文冠果油、兰州百合、甘加羊(甘加藏羊)等4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汇编》向全国宣传推广。

五是行业安全底线更为坚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35条措施”,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力推动“三品一特”安全监管,农家乐、外卖平台、校外托管机构(小饭桌)等新业态安全监管逐步规范,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不断提升,调整成立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修订工作规则,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创新推行“八步工作法”,完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5.2万名党政领导干部包保25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肯定。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兰州、嘉峪关创建工作进展顺利,近期将迎接国家验收;酒泉、平凉和金昌、张掖已列入第四批、第五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单位,正在加紧推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共排查发现风险隐患问题5.41万个,已完成处置5.38万个,处置率99.36%。大力推广“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运用,“透明车间”“阳光仓储”“明厨亮灶”单位达7.96万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实施率达100%。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顺利完成了国家紧急下达的2.3亿剂新冠疫苗分包装生产监管任务,兰州生物所主要新产品研发注册取得积极进展。持续加强药品、涉疫防护用品质量和价格监管,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大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中药材进入药用渠道的质量安全问题,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措施得力,持续推动燃气压力管道法定检验制度落实,全省在册燃气压力管道5799.44公里,法定检验率达到91.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9041千米油气长输管道法定检验覆盖率达到100%;全省在用直梯应急处置平台进入率提升至97.76%,全年处置电梯困人4806次,救援处置平均到达时间12.5分钟。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全年部署开展12个专项行动,共对2600家企业生产销售的2654批次产品开展监督抽查,抽查合格率96%,比上年同期提升4.61%。

六是市场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公平竞争环境不断优化,以实施新修订的《反垄断法》为契机,着力监督和推动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完成对10个省级部门、8个市(州)政府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的第三方综合评估。依法开展市场监管领域重点整治,扎实推进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执法专项行动、涉企违规收费“纾困减负”专项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严查食品安全、虚假广告等11类民生领域侵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违法行为。2022年共查办各类违法违规案件9239件,案值2647.99万元。加强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省市场监管部门共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异常状态、严重违法失信市场主体共11.57万户,鼓励引导失信当事人申请信用修复,为5.2万户市场主体重塑信用。强化网络交易监管,先后对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在我省的3169家交易类网店(网站)开展网上专项监测,组织开展“百家电商平台点亮”行动和“2022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增加完善平台规则15项。扎实开展广告监测整治,推动全媒体广告系统检测运行,共监测广告315万余条次,查处借党的二十大名义违规从事商业广告宣传等案件12件。

七是疫情防控彰显责任担当。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组牵头协调作用,主动出击维护涉疫物资和民生商品市场秩序,担当作为严守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关口。及时出台助企纾困政策措施,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履行行业监管职责,把加强稳价保供和复工复产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涉疫医疗用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全力以赴支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稳发展,通过20天的集中宣贯落实,2.01万户市场主体享受房租减免3.63亿元。积极服务疫情防控工作“保健康、防重症”大局,会同药监局扎实开展涉疫药品和医疗用品“稳价保质”专项行动。

二、坚持法治引领,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法治建设水平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省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完善我省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体系,努力构建更为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近年以来,省局在省人大的指导和省政府的领导下,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发展机制。先后修订了《甘肃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和《甘肃省标准化条例》,组织开展《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修订,不断完善我省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着眼群众民生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修订了《甘肃省小作坊小摊点小经营店监督管理条例》,提请出台了《甘肃省食品安全违法举报奖励办法》,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成了《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废止了《甘肃省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管暂行规定》,确保了国家医疗器械重点监管体系的统一。着眼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清除制度壁垒。先后提请废止了《甘肃省合同监管条例》《甘肃省实施盐业管理条例办法》和《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目前,《甘肃省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已经省人大一审,待二审通过后,我省市场监管领域执行的11部地方性法规全部完成修订。着眼统一大市场建设,创新开展法治共建。 2022年,省局联合省司法厅出台了行政处罚格式文书(2022版),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及甘肃省级部门率先完成了文书的修订工作;8月,省局会同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领域开展有益探索,统一了甘青两省市场监管系统行政处罚程序、文书,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率先实现了跨区域、跨省份统一。

二是常态化开展专项清理。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常态化开展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重点开展了政府规章的清理工作,对我局负责执行的5部政府规章进行了论证研究,拟废止3部,剩余2部;对政府规章中涉及罚款事项的内容开展了专项清理,对涉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省政府规范性文件、省局规范性文件进行了系统清理。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与《行政处罚法》、营商环境政策是否冲突的清理工作;组织对市场监管部门执行行政法规、规章中设置的罚款条款是否合理进行梳理。清理后,我局目前负责执行的省政府规章2部、省政府规范性文件11件,省局规范性文件共49件。

三是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对省局印发执行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措施、内部制度等全部由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核,对非经法制部门审核或审核不通过得不得上会讨论。2022年,法制机构共审核规范性文件6件,政策措施17件,内部制度22件。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单位“智库”“外脑”作用,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等程序,要求省局法律顾问单位对省局签订的各类合同进行审查,全年共审核各类招投标合同104份。

四是做好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更新。根据省委编办、省司法厅文件要求,对《甘肃省省级市场监督管理权责清单(572项)》再次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并报送省司法厅进行了两次合法性审查。此次调整中,由于机构改革,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立、改、废、释变化大,涉及法律法规共157部(其中法律21部,法规136部),我局权责清单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417项(其中行政许可23项、行政处罚254项、行政强制9项、行政裁决4项、行政确认7项、行政奖励6项、行政监督8项、其他行政权力106项)。在417项中新增事项78项,拟取消事项94项,对245项的事项名称、法律法规依据、承办机构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完善,调整幅度达到73%。

五是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省局始终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的落实作为推动全省市场监管依法行政的重心来抓,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制定印发了总体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从制度建设上保障“三项制度”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的顺利推进。在严格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的同时,重点做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办案平台,对行政处罚案件做到了同步录入、应录尽录。统筹推进甘肃省“互联网+监管”工作,将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由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转移到“互联网+监管”系统,实现涉企经营许可、备案、执法检查、行政处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小微企业扶持等信息的统一归集和共享应用,彻底解决信息多头重复录入问题。2022年共归集各监管部门行政许可信息41148条、行政处罚信息7442条、抽查检查信息130770条。

、坚持普治并举着力营造市场监管法治氛围

一是创新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省局及时适应普法宣传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围绕3·15、知识产权保护周、世界计量日、食品安全周、质量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探索,采用线下线上同步,云端启动、新华访谈、电视访谈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重点打造“3.15”和“质量月”两个宣传品牌,“3.15”期间与甘肃日报、甘肃法制报、中国甘肃网等主流媒体开展合作,开展“消费者的春天”3.15主题宣传和消费维权报道,制作了《家园3.15 共促消费公平》专题电视节目,在“今日头条”等新媒体账号发布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向全省消费者发送消费维权公益短信2831.9万余条;“质量月”活动期间,邀请专家、相关部门领导走进直播间,开展“质量云课堂”、“质量开放日”等网络同步直播活动,抖音、快手、网易频道、新华网等平台直播观看人数近271万人次。邀请质量奖获奖企业录制“新华访谈”6期,累计播放量超过650万次,大大增强了重大活动的传播力。“甘肃市场监管”公众号获评全省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优质账号,连续两年获得“澎湃新闻网”最具影响力的公众号、优秀政务头条号,其中“优化掌上服务”做法面向全省推广。

二是持续推进“法律进企业”活动。组织开展“我来帮你防陷阱”“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普法活动,围绕人民群众关切,对房产中介和保险行业开展重点普法宣传。省消协深入兰州市房产中介公司开展消费维权法规宣传,引导经营者确保房源真实、信息真实、价格清晰、合同规范、服务方便,让更多的消费者满意;深入甘肃省保险学会、太平洋寿险公司开展“讲好保险故事”应用研讨,进行行业自律宣传引导,宣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消费投诉处理技巧》;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放心消费承诺”,开展放心消费单位创建活动,持续深入推动放心消费环境创建工作,共同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三是科学推进消费维权工作。围绕消费者关切加强消费维权警示宣传,发布《2021年全省消费维权典型事例》《甘肃省消协组织2021年全年消费者投诉情况分析》,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号围绕投诉热点发布消费警示提示,全年累计发布各类消息96篇,其中消费警示提示36条。2022年,全省消协组织共接待消费者投诉咨询27112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9659件,调解处理89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87万余元。推动12315品牌化,坚持做到7×24小时全年人工服务“不掉线”,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掉链”。全年12315平台接收登记群众反映问题共计48487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共计8461.79万元。电梯应急服务平台处置电梯困人4813件,解救人数11293人,电梯故障2006件。

四是扎实开展学习培训教育工作。积极参与国家总局各类培训任务。根据国家总局培训安排,组织干部参加国家总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我局法制机构负责同志完成3次总局授课任务,相关课件入选国家总局培训库,实现了西北地区授课任务零的突破。扎实开展系统内干部培训教育。按照“干部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工作岗位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依托“甘肃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搭建线上报名、考勤系统、法律资料库和“监管课堂”云直播平台,将线下9个培训班的47堂精品课程录制成视频资料,统一上传至“监管课堂”栏目,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教育培训,延伸培训效果。2022年共举办培训班17期,其中在兰州市、兰州新区、临夏、天水等地举办集中培训班9期,培训学员860余人次,举办线上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1830余人次,全年超过2万余人次通过“监管课堂”云直播平台参加线上培训学习。

四、存在的问题和2023工作打算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反复冲击的严峻形势,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积极统筹发展与安全,切实加强监管与服务,务实推动规范与创新,各项工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但面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特别是服务和保障全省上下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一些短板弱项和一些新情况新考验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一是基层基础能力比较薄弱。乡镇(街道)市场监管所机构规格许多地方不明确、职责界限模糊、职能定位不实,执法力量不足、执法装备等基础保障还不充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亟待提升。二是市场乱象仍有发生。假冒伪劣、制假售假、串通涨价、哄抬物价、虚假宣传、刷单炒信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时有发生。三是市场风险增大。随着市场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活动的日益活跃、市场经营业态的更加多元,质量风险、安全隐患进一步增大,挑战越来越多,各项应对准备还不充分。四是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不高。我省市场主体在全国占比低,企业少、规模以上和上市企业更少。市场主体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他们自身应对风险和冲击的能力不强、韧性不足。

2023年,我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好省委依法治省委和省政府2023年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要求,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等方面下功夫,以起步就是冲刺的昂扬斗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强监管、转作风、提效能,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的市场环境。

以上报告,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3月7日

 

关闭